关于合规审查的必要性,我们略作探讨一下吧。合同审查的准备工作共计包含五个方面,下面让我们一同梳理,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。
一是先想清楚(思想准备)
这份合同是写给谁看的?首先是签合同的双方,但终极裁判是法官。所以,得像写一份谁看了都不会误解的“说明书”,用词要准、结构要全、逻辑要顺,用法律人听得懂的话,前后意思别打架。
你审这份合同图个啥?是为了让生意顺利做成,还是为了帮自己人规避风险、少担责任,或者就是为了让合同用起来方便顺手?目标得先定好。
二是把材料备齐(资料准备)
合同文件本身:无论是纸质的(原件、复印件)还是电子版,都准备好。
相关证明文件:比如对方公司的营业执照、要交易的物品合不合规的证明等。复印件多备几份,把它们整理好,贴上标签、做个目录,统一放在一个地方(文件夹或电脑文件夹),文件名字也改得清楚明白。
三是法律功课做足(法律准备)
先搞清楚这份合同在法律上属于哪一类(比如买卖、租赁还是合作)。
去查相关的法律规定:包括国家法律、法院的解释、行政法规等。光看条文还不够,最好再看看类似的法院是怎么判的(指导案例、典型判例),以及这个行业通常是怎么做的、东西有什么技术标准(最好让负责业务的同事提供)。
找几份标准的合同样板参考一下,自己再深入研究研究相关的法律问题。
四是摸清生意上的门道(商业准备)
和你自己这边负责业务的人多聊聊,搞清楚这份合同的来龙去脉、最终想达到什么目的、咱们在谈判中占不占优势,以及合同里那些关于价格、付款、交货等核心生意条款是怎么谈的。
五是安排好审查工作本身(工作准备)
心里有谱:知道合同的哪些部分是重点、必须盯紧;哪些地方可以商量着改;哪些条款是咱们的底线,绝不能动;哪些是对方绝对不能碰的。
想好最终交出去的是什么样子:是直接在原合同上写写画画(批注),还是出一个修改意见清单,或者是直接把改好的新版本发过去?交出去的成果里,记得把你的疑问、说明、提醒、建议甚至警告都写清楚。
定个标准:这次审查是要简单改改错别字,还是细致地调整条款,或者是拔高到重构合同框架的层次?
清楚成果给谁看:是给咱们自己公司的法务、业务同事、领导看,还是直接发给对方?
问清楚交活的截止日期,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按时完成。
规划好时间:建议可以把40%的时间花在前期准备和研究上,30%用来动手修改,剩下30%用来仔细检查。
需要谁帮忙配合,提前想好、打好招呼。
这样一步步来,合同审查的准备工作就能做得比较扎实了。